News
09/08/2025
我們很榮幸地宣布,《屏東縣王船文化館》 近期獲得 ta台灣建築雜誌2025年8月號 的封面刊登與報導!
一個漁港的文化復興——台灣迎王祭典文化保存與傳承
最初的一步,源自亞洲沿海地區深厚的傳統信仰根基——本案以台灣東港迎王祭典為設計的起點,將深植人心的民間信仰轉化為文化館的核心敘事軸線。這場設計行動不僅僅是空間構築,更是一場文化復興的實踐:從對王爺信仰的敬仰出發,延伸至精湛的造船技藝、庶民生活的日常樣貌與漁港小鎮的文化記憶,再拓展至具觀光潛力的文化體驗旅程。文化觀光策略——將三年一次的活動觀光轉變為永續文化觀光迎王活動反映沿海居民對海洋信仰的依賴與敬畏,透過建造與焚燒王船,象徵性地與神靈溝通送走瘟神,祈求風調雨順與地方安康,祭典過程包括請王、遶境、法會儀式,最終以燒王船作為儀式高潮,象徵送瘟驅邪,祈求地方平安,本案以「生活即文化,文化即生活」為設計出發點,將王船文化、在地造船工藝與祭典儀式轉化為「活的博物館」,不僅保存傳統,更透過設計拓展文化傳承的可能性,邁出創造漁港小鎮更美好未來生活想像的第一步。
在建築量體設計上,本案以「王船」為概念,透過形式轉譯呈現王船與海洋意象。量體佈局順應基地條件,鄰近公園與綠帶,適當退縮塑造友善人行廣場環境。建築底部折線設計採用透明玻璃窗減低量體壓迫感呼應海浪動態,抬升的摺線界定空間入口,連結城鎮與文化館。上方開孔象徵王船「龍目」,周圍圓孔如水花濺起,使建築與迎王祭典意象相互呼應。此外,頂樓東側設置瞭望台,強化人與海的聯係,提供沉浸式文化體驗。外牆立面設計具有紋理感的HPC(高性能混凝土),該建材屬於環保建材,對鹽度、濕氣等擁有高抗性,能夠抵抗臨海環境,透過紋理變化在南國陽光照射下,產生豐富的光影變化。
閱讀完整報導:屏東縣王船文化館